佛山九典瓦业

佛山九典瓦业

联系人:万里

类 型:VIP会员

网 站:http://fsjdwy.360500.com/

电 话:13923234496

地 址:佛山置地陶瓷批发市场2区12座17号

其他商品
新闻

“最后的疯狂”,西瓦产业或迎剧变

 重度依赖农村市场的中国瓦业,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利空将何以为继?无论是洒满金黄、象征皇权的北京紫禁城,还是雍容华贵、庄严浪漫的欧式别墅,抑或朴实简约、宁静雅致的乡间小楼……作为一款兼具防水与美观等多重功能的建筑材料,瓦的使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早在距今三千余年的西周时期,智慧的先民们就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这种泥与火的融合艺术,开启了建筑用瓦的崭新篇章。经过不断的演变与进步,如今陶瓷瓦的生产与使用已遍布神州、惠及万家。但饶是如此,与瓦相关的行业并不为人所关注,知之者甚少。“实际上,建筑陶瓷应该是墙砖、地砖与瓦三分天下,但现在行业人士的意识中仅有墙砖和地砖。”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曾为瓦的遭遇“打抱不平”,并分析说:“瓦是建筑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近些年瓷砖与陶板的快速发展,掩盖了瓦的发展光芒,让行业对瓦的关注度过低。”


   近五年来,陶瓷瓦产能暴增,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下,倒闭、洗牌、扩线“换血”成瓦业发展“常态”。
产能逐年暴增,2014年来遭遇猛烈的洗牌潮

倒闭、洗牌、疯狂扩线……近五年来,陶瓷瓦行业开始逐步饱和,并一直处于洗牌与重新布局状态,在激烈的价格战、品质战及渠道战中,一些产能落后、综合生产成本过高、利润薄弱的瓦企不断被市场淘汰。

本报曾于2014年刊发“江西、湖北两产瓦大省在一年内有3家瓦企倒闭、超10条瓦线停产”的独家报道,在产能暴增、政府控制农村自建房的政策利空下,陶瓷瓦价格战愈演愈烈,一批管理粗放、综合生产成本过高的瓦企开始被迫停产或退出历史舞台。

赣鄂两省并非孤立,安徽、四川、湖南等地的陶瓷瓦行业亦经历了激烈的洗牌与淘汰。

高峰时期,四川夹江曾有十余家西瓦生产企业,日产能高达20余万平方米,代表企业有四川新中源、新万兴、米兰诺、华宸(二厂)、金星、欧鹏、海鹰等,但如今夹江西瓦生产线逐年减少,众多企业都将瓦线转产墙地砖生产线,仅有少数几家仍在坚守。

这些企业转产的时间节点亦始于2014年,原因同样是西瓦销售价格一跌再跌,并逐步逼近成本底线,受此影响,彼时夹江产区知名企业——新万兴陶瓷关闭一条大产能西瓦线,随后几家小型瓦企业也纷纷改线转产。

据记者了解,在2011~2013年期间,陶瓷瓦生产线迅猛增加,产销与供需开始失衡,但此时即便市场处于低谷,受“新农村政策利好”支撑,瓦企基本上均能保持产销平衡,倒闭及转产现象十分少见,正因为销售形势相对较旺,西瓦品类在建陶销售领域一度被陶企称为“常青树”。

但到了2014年,随着供需的进一步失衡,曾经的“常青树”开始“枯黄凋零”。

佛山九典瓦业董事长万里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受关注度过低,市场太小众,行业对陶瓷瓦的了解太少,甚至一度被业内所忽略和遗忘。“实际上2015年陶瓷瓦遭遇了比瓷砖更为猛烈的洗牌与倒闭潮,全国一年内倒闭瓦企数量多达20%,停产的则更多。”

西瓦的价格战激烈到怎样的程度?湖北一家瓦厂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当地的西瓦出厂价为1.8~2.0元/片,但现在每片的价格仅能卖到1.3元左右,部分产品价格更低。“对比生产成本,这样的价格已然触底,如果不是去年来原料、燃料、融资等生产成本的全线下跌,很多企业都很难支撑下去。”全行业产值规模尚不及一家 “航母级”瓷砖企业

与瓷砖相反的是,2016年开年陶瓷瓦行业触底反弹迎来销售“小热潮”,湖北、江西、四川、广东等地瓦企均表示开年来“产品供不应求”。

同时,开年来湖北、江西、湖南以及北方多个产区均有全新瓦线点火投产,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中信窑炉跨界进军西瓦行业、湖南天欣科技进军瓦业……在不断有企业倒闭的同时,又不断有新鲜血液与力量注入,这几乎是近几年陶瓷瓦行业发展的“常态”。

2016年或许为陶瓷瓦行业“最后的疯狂”时刻,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消失,陶瓷瓦行业将重归常态,在有限且逐步收窄的市场空间下,竞争将更加激烈,更猛烈的洗牌潮或将在未来几年内显现。

在瓦业人士看来,虽然相比陶瓷砖,陶瓷瓦有着更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来因为市场份额过小而并不为人所关注,在建筑装饰材料中,更多的担当配角材料,特别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据陶瓷信息报2014年度发起的“陶业长征——全国陶瓷砖大型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国(除港、澳、台)共有陶瓷瓦生产线181条,日产能1756.13万片,一年按300天的生产周期计算,在满负荷生产的状态下,全国陶瓷瓦年产能在50多亿片左右,按照每片瓦的出厂均价折算,全国陶瓷瓦行业的年产值粗略估计仅为60~80亿元,还不及一些“航母级”瓷砖企业。

过去五年里,陶瓷瓦产能爆增,而在五年前湖南、东三省、陕西、甘肃等省都没有瓦厂,年产值更低。”湖北一家西瓦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很多瓦厂的年产值都在5000万元徘徊。


突破200公里销售半径,陶瓷瓦亦可打造全国性品牌


在技术创新方面,从“湿压成型”到“干压成型”是陶瓷瓦行业近十年来最大的技术突破。

据介绍,现今中国陶瓷瓦行业,90%以上采用干压成型,湿压成型仅在局部区域尚有保留,如生产一些异型产品,湿压工艺可让产品表现更立体、更厚重,差异化发展,这是干压成型难以完成和替代的部分。

对比湿压成型,干压成型大大降低陶瓷瓦生产成本——在成型过程中,湿压至少需要8个小时,而干压仅需40分钟,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并且更节省能源和原料。正因如此,干压成型已成为国内陶瓷瓦行业的普遍生产工艺,湿压成型逐渐沦为传统工艺,仅在少数企业仍有保留。

随着全球化采购的到来以及工艺技术的进步,“实际上,中国陶瓷瓦行业在技术方面已与德意日等国差距不大,主要差距表现在产品的使用搭配与设计上。”广东特伦特陶瓦销售总监杨建辉称,在产品使用方面,中国与国际顶尖水平至少存在40年的差距。

对于重度依赖农村市场及国家政策支持的陶瓷瓦业,未来将何以为继,是品牌突围还是产品制胜?在湖北、江西等地的瓦企看来:“陶瓷瓦具有品牌辨识度不高,各生产厂家间价格差异小、产品技术相差不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陶瓷瓦不可能像瓷砖一般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能够形成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品牌,因此“品牌取胜”对于陶瓷瓦很难行得通,只能提升产品品质和管理效益,性价比高的陶瓷瓦产品将更具竞争力。”

据介绍,华中、华北、西南等地陶瓷瓦的销售半径通常在200公里以内。

广东特伦特陶瓦销售总监杨建辉表示,陶瓷瓦行业的品牌化能够行得通,广东地区大部分瓦企走的都是品牌化发展道路,产品结构齐全,销售网点遍布全国。

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及未来,差异化定位与发展或将成为瓦企的突围方向。“特别是在农村市场利好逐步消失的背景下,更多的瓦企将根据生产线的实际功能,寻求不同的转型方向和差异化。”在九方瓦业董事长杨光中看来,精耕细作、文化传承、出口渠道开拓、品牌化运营将是未来瓦企转型与发展的必然方向。

九典瓦业位于有中国陶都之称的佛山石湾,目前已经形成了西班牙瓦、平板瓦、法式罗曼瓦、欧式连锁瓦、天筒瓦、波纹瓦、柔性玻纤瓦为主导和与之完备的配件系列产品线,从而确保在屋面瓦行业的领先优势是目前国内屋面瓦行业产品种类配套齐全、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企业之一。在国内瓦市疲弱的环境下,公司业绩依然逆势上扬。